顺庆校区语文组苏拉拉老师参加2018年青年教师校内竞教
10月25日上午第三节课,顺庆校区语文组苏拉拉老师在阶梯教室带来竞教课——《致橡树》。
苏老师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感悟,把握作者所推崇女性的爱情观,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,进而体味舒婷诗中女性主体意识的觉醒。整个教学流程层次清晰,渐入佳境。
《致橡树》为高一新诗补充篇目,连续多年被选入教材,作为朦胧诗,长期以来在高中时代作为爱情启蒙诗歌深受学生喜爱。新诗是多义性的文体,其时代气息浓郁,内涵多元,由此而致其阐释空间的开阔:现代人的智性哲思与情感的复杂跳跃、陌生化技巧的探寻和独异风格的追求、时代的深厚语境和个性化的人格确立、诗人主体的美学诉求和写作观念的特性、中西广博的诗学背景和跨世纪的人文关怀⋯⋯都可以在新诗文本中寻出端倪。无疑,上述诸种承载恰恰是新诗教授者施教的难点、困惑和棘手问题,这在中学语文教学业内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。
“情为何物木棉诉,爱中绝不作依附。平等相依共甘苦,英勇抗争不附属。”女性意识不沉睡,个体价值最可贵。这首诗歌是一首朦胧诗,它的主题也可以多重解读,既可以是爱情、也可以是亲情、友情以及家国情。不管是什么主题,苏老师希望通过学习本诗,学生能够学习木棉的态度,任何一段情感里都要追求独立平等,追求自我的价值!
